又默认来访的伴侣是异性了:咨询师该如何摒弃「异性恋本位」思维?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耽美作品,有些人更会为作品中的两名主角而疯狂。而不少作者都会有意地或无意地为两名主角分别贴上「攻」和 「受」的标签,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无形之中促使着他们使用这些标签。
许多作者笔下的 「攻」都具有非常强壮的肌肉、高能力的运动水平或是在感情上更为主动;而相反地, 「受」则是瘦瘦弱弱的、擅长做家务,也比较被动。
实际上,我们会在异性恋爱情故事中发现类似的角色设定,「攻」对应刻板印象中男性的行为特点,「受」则对应女性。但同性情侣的相处及行为模式与异性恋情侣真的如此相似吗?是否有什么固有思维在影响着耽美作品的作者与读者呢?
01
套着同性恋皮囊的异性恋剧情
一篇2018年发表在《性别角色》(Sex Role)的研究就发现许多耽美作品中的 「攻受二分」特征是符合异性恋中的「男女二分」特征的。
(若对该文献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并在后台发送「异性恋本位」,便可获得全文PDF)
(性别揭晓派对;图片来源:网络)
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归因于「异性恋本位」(Heteronomativity),这是一种以异性恋为中心的观念,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会把异性恋作为其看待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的基本参照点。具体而言,人们会将异性恋视为正常的,并视非异性恋的一切为异常,进而排斥非异性恋的人或群体。
02
异性恋本位的影响
「异性恋本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持有该观念的人会假定所有人都应该是异性恋,同时也会使这些人定立错误的性別观念:他们会认为性别是二分的,且每个人的性格与行为都必须要符合其性别特点,即男性应要阳刚,女性则要阴柔。
而这种观念会导致对非异性恋群体的排斥。
人们会拒绝性多元的文化,甚至会对此群体产生恐惧,进而形成了恐同、恐跨等现象,最后边缘化性多元群体,影响性多元群体的心理健康。
而当性多元人群想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时,却发现咨询师也持有这种观念,便会遭到二次伤害。
因此,对心理咨询师而言,避免异性恋本位的想法与言辞及行为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丹麥女孩)
03
咨询师应如何避免异性恋本位观念的影响?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对于咨询师来说,假设有一位生理性别为女的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后向你诉说自己的另一半,若你持有异性恋本位的观念,你可能就会认为ta在诉说自己的男朋友,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你的思维已经受到局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倾向更多典型的异性恋交往模式。
这会使得你无法理解自己的来访者,也很难使来访者感受到自己有被倾听。
那咨询师应如何避免异性恋本位观念的影响呢?这里有4个建议。
1. 心态保持开放
咨询师应在来访者未完全表达自己时专注于聆听来访者,而不着急于下定论,对一切持有开放的态度。
当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不够具体时,一些持有异性恋本位观念的咨询师的思维可能会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而这妨碍了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来访者。
像前文我们设想的场景,如果来访者只提到「另一半」而没有说明是其性别,受异性恋本位观念影响的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的伴侣为异性,这会进一步影响后续咨询,例如咨询师有可能会根据性别刻板印象来限定来访者或其伴侣应有的行为模式,而忽略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咨询师应该要保持心态的开放,对于来访者所讲的内容,若感觉比较模糊时,可以以友善的态度向来访者提问。
2. 不持有假设
咨询师除了聆听来访者的声音以外,还要注意聆听自己脑海中的声音,避免在过程中无意地作出假设(即,如果她是女生,另一半就是男生的假设)。
对于咨询师而言,同时聆听自己与来访者的声音尤为重要。咨询师应该要对自己的想法与言辞保持警惕,避免因一些错误的假设而影响了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
若咨询师发现自己对来访者存在一些假设时,需要立刻放下心中的假设,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来访者的言语上。咨询师也可以再要求来访者重复所讲过的话,重新摘取来访者言语中的重点,以代替心中的假设。
3.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除了咨询过程中的聆听以外,咨询师有时候还会需要提问,在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出现异性恋本位观念的言语,例如:
把来访者的人格限定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言语
“你是男生,应该要更勇敢。”
“你是女生,数学差也不是你的错。”
限定来访者或其身边他人的性别
“你另一半不应该是男生吗?”
4. 了解与学习更多性多元文化
最后,咨询师也需要进一步地了解性多元文化,可以查看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比如观看一些有关性多元群体的纪录片,以了解ta们的生活,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共情。
(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源👇)
🟡 5部纪录片,带你走进性多元群体真实的爱与痛
🟡 这份性多元友善书单,你读过几本?
作者:Samuel
编辑:Kepler
封面图来源:彼女
觉得有帮助就点个在看吧